顺庆区搬罾镇青山湖新农村
本报讯(记者 周晓琪/文 余中华/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期间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暨项目建设、对外开放、产业发展、金融工作大会指出,重点抓好产业培育转型升级、项目攻坚项目会战、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精准脱贫民生改善、城乡统筹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生态改善、环境优化风险防范七个方面工作。
城乡统筹
村民家门口致富
“老罗,等我家的院坝修好后,我带上儿子来帮你把院子环境也清理清理。”1月23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高坪区江陵镇元宝山村聚居点看到, 村民们都忙个不停,妇女们忙着置办年货,青年和中老年劳动力都忙着打理院子。记者了解到,由于中法农业科技园即将开园,村民都在盘算着怎样在家门口赚钱。
“去年开始,就有农户在村上办起了农家乐和副食店,收入还不错呢,眼看着中法农业科技园马上要开园了,村民们都卯足劲希望能够依托中法农业科技园挣钱。”村党支部书记钟顺礼告诉记者,依托中法农业科技园,村民们积极走上“旅游致富路”, 中法农业科技园及其配套的项目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村里成立了劳务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常年务工的村民有近百人,还有不少季节性、临时性务工,村民每天收入80元至120元。仅此一项,全村村民今年累计可获得劳务收入超过100万元。
“脱贫奔康、乡村振兴的战略路径必须坚定不移。脱贫摘帽是底线要求,乡村振兴是战略取向。” 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将最大限度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目标,探索建立运用市场经济思维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南充路径”。
城乡一体
建美丽幸福新村
22日下午,记者在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看到,崭新的洋房、清澈的鱼塘和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 在村活动室,村民们手里一边忙活着如何十字绣、竹编等手工制品,一边“触电”上网,将手工用品“触电”销售。据了解,近年来,安溪潮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改造、新村建设和产业提升,2017年, 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好多来这旅游的城里人都说羡慕我们的居住环境, 跟城里的大别墅一个样,空气还非常好。” 该村村民刘玉清告诉记者,如今的居住环境不仅自己感觉非常舒适,在空闲时,还能和朋友一起上村委活动室娱乐,村民的生活和住在城里一样便捷。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指出,我市将持续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垃圾收储转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美丽幸福新村500个,创建县级以上“四好村”900个。深入开展“百镇建设行动”,加快推进19个国家级重点小镇、23个省级试点(重点)小城镇、9个市级扩权镇提档升级, 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结合南充实际,做好产业提升、新村建设、乡风培育、乡村治理、群众增收“五篇文章”,建成美丽幸福新村500个, 创建县级以上“四好村”900个。
示范带动
培育创建特色镇
日前,记者从市政府办获悉,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 培育创建特色镇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到2020年,通过市、县分级培育, 全市再创建1个全国特色镇、20个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10个省级特色镇, 使全市的全国特色镇达到2个,省级“百镇建设试点镇”达到43个、省级特色镇达到12个,示范带动全市小城镇竞相发展,进一步放大“百镇建设行动”示范效应。 全市小城镇年均吸纳农业人口4万人, 为全市城镇化率年均贡献0.4个百分点。
“未来两年内, 我市将按照巩固一批示范镇、培育创建一批特色镇的思路,全力培育创建一批形态适宜、规模适度、生态宜居、 文化特色突出的美丽小镇。”市政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意见》,我市到2020年, 试点镇承载能力将明显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镇面貌明显改善,努力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齐备、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完善的美丽和谐宜居小城镇。 聚焦环境“青而绿”、形态“小而美”、产业“特而优”、机制“新而活”目标,最终形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生态宜居、休闲旅游、教育科技、先进制造、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特色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