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隔千山莫道远 产业转移获双赢

看浙企在南充的创业发展之路———

仪陇中味的工人们正在制作调味品

   浙江磐安在东,四川仪陇在西。

 两地相隔千山万水,却隔不断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爱心与责任让东西产生交集汇集在一起,托起了面向未来的新天地。

 2017年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启动后,浙江金华市磐安县结对帮扶仪陇县,历史的机遇再一次摆在百万老区人民面前。实现追赶超越,不是等所有条件都成熟了才去干,而是善于抢抓机遇去推动。早在1996年,浙江省暨湖州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以对口帮扶仪陇发展为己任,千方百计支持老区发展,先后帮助实施水利、交通、产业扶贫、人才培训、劳务输出等项目57个,有力地推动了仪陇脱贫致富进程。

 “支援西部不是一种单纯的要素输出!”这是对口帮扶政府提出的响亮口号。东部、西部各有要素优势,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只要植根西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丰富资源和特殊区位优势,就能在东西部要素聚变中发展生产力。深化与对口地区经济协作,促进对口地区经济社会内生发展,在与仪陇县的对口帮扶中,浙江政府部门、企业注重增强当地自身发展能力,培育特色产业,通过扶持当地龙头企业等方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

 一瓶瓶鲜红的辣椒酱、一袋袋香脆的榨菜丝、一坛坛清香的川北老陈醋,犹如潮水样不断从生产线流向包装车间,再源源不断发放市场流到千家万户。“虽然满班满点组织生产,但还是满足不了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5月23日,记者在仪陇县中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玉平的带领下来到生产车间,伴着隆隆的机器声,工人们正来回穿梭在各自工作岗位上。

 其实,对于“中味”的了解,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浙江知名企业,公司因生产的酱油、榨菜、料酒、辣椒酱等系列产品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中国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而驰名全国,但能知道浙江中味入驻仪陇者少之又少。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浙江中味集团为何要来仪陇发展呢?

 2006年,浙江中味集团响应国家号召,承接项目转移,首先考虑到的是长期对口帮扶的仪陇县。仪陇县中味食品有限公司是仪陇县经济开发区内第一家投产的企业,自2007年正式落户以来,带着其历史使命,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供肥、统一收购”的方式,对原料基地农户进行指导和适当扶持,签订种植协议,实行按保护价进行订单收购,有力地促进了仪陇农业产品结构上档升级,创造了企业、农户“双赢”的良好局面。

 短短11年间,就在该县18个乡镇的132个村建起榨菜基地3.5万亩、辣椒基地1.5万亩,并新增一条全自动榨菜生产线、两条全自动辣椒生产线及黄豆酱、料酒等调味品生产线。

 “公司这几年能得到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罗玉平告诉记者,自2006年公司决定落户仪陇后,仪陇县委、县政府就派出企业现场代表和企业秘书,为公司厂房选址、用地审批、基础建设和建成后的用工、税收等实行“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公司在水电气以及用工等方面的难题。同时,为帮助公司建设原料基地,在政府的扶持下,公司与基地村建立联动机制,以“免费提供种子、免费提供技术培训、保护价收购”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和专合社搞种植。

 目前,中味食品生产的榨菜、辣椒酱、豆瓣酱等七大系列160多种产品畅销全国。“有了这样好的发展环境,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10亿元,在经开区西阳坝拓展园区建设调味品产业城,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调味品产业集群。”罗玉平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仪陇县则通过华东商会以及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推介会等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活动,组织和动员浙江企业家等社会力量深入仪陇、了解仪陇,积极参与仪陇建设,实现在资源、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互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8年1月、3月、4月,磐安县相继派代表团赴仪陇县考察对接,达成帮扶共识、劳务对接、挂职指导等相关事宜,并共同编制2018-2020年对口帮扶规划实施方案,涉及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危旧房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方面,规划项目总投资2.2亿元。(记者 余剑 李斌)

编辑: 责编: 编审: 监制:

智慧仪陇APP 举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