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新闻网讯(张斌) “经过考核组评议,仪陇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6项基本条件、33项建设指标和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部达到验收标准,综合得分96分,通过考核验收。”9月24日,在仪陇县创建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工作汇报会上,省考核验收组通过现场考察和查阅资料,同意仪陇县创建省级生态县通过考核验收。
9月23日至24日,由省环保厅、省经信委、省住房建厅、省农业厅、省统计局、南充市生态办以及省环科院、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组成的省级生态县创建考核验收组来到仪陇,考核验收仪陇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情况。
2009年2月,仪陇县开始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围绕打造“绿色仪陇、生态仪陇”的目标,仪陇县建好环保设施、狠抓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测,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仪陇县二道镇麻柳村和石缸村交界处的仪陇河边原来是白鹭聚居地,白鹭归来时,成群结队的,时而在竹林上空盘旋,时而落到河边的竹尖上,鸣叫着,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前几年,由于环境被破坏,白鹭曾经一度离开这里,当地老百姓十分惋惜。为了把离去的白鹭引回家,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该村进行河道清淤、治理污染,在仪陇河边的几个村子成片栽植竹子和柏树,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如今,飞走的白鹭再次回到这里,数量由原来的30多只逐渐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只。“每天下午6点,我就来看白鹭回来没有。如果没有回来,我就有一种失落感;如果回来了,我就很高兴。”麻柳村村民胡兴明每天都会走出家门,来到河边,像等待亲人一样等待白鹭归来。
麻柳村党支书肖建华告诉记者,当地村民非常爱护白鹭,从不去惊扰白鹭。为了让白鹭长期在仪陇河边落户,附近几个村的村民“约法三章”:任何人不得砍伐白鹭栖息的竹子,不准放炮打枪,不准夜间偷袭。当地村民表示,希望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让二道镇成为“白鹭之乡”。
仪陇县田野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仪陇县新政镇清明桥村畜禽养殖农户自发组织成立的一个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农民专合组织,组建于2010年,现有社员(养猪大户)126户,占该村总农户数420户的30%。
该合作社以沼气为纽带,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成片栽植果树500余亩,种藕300亩,计划种植蔬菜500亩,以逐步形成猪——沼——果、猪——沼——菜的循环发展模式。
今年,仪陇县有13.5万亩耕地实现绿色防控,发展无公害水果、蔬菜5万亩,6家专业合作社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家企业、1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仪陇县加快建设环保设施,面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近几年来,先后在县城建成日处理规模1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1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全县55个乡镇建了简易垃圾填埋场,添置各类垃圾清运车270余辆,配备清扫保洁人员1800余人。
据了解,验收组一致认为,仪陇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6项基本条件、33项建设指标和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部通过验收核查,符合省级生态县基本条件和要求,其经综合评议,同意仪陇县创建省级生态县通过考核验收,达标情况报四川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报省政府进行正式审批命名。
据悉,仪陇县是南充市第一个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