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 | 社会共治 终结艾滋 共享健康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Take the rights path”),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海报1

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海报2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艾滋病危害大、死亡率高,不可治愈。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需终身规律服药,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艾滋病可防可治但不能治愈,关键是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

病人及HIV携带者都是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HIV作用于人体免疫细胞,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并发严重感染和肿瘤。潜伏期短至数月,长达数年。感染初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恶心,肌肉酸疼等症状。约两周后症状消失,进入无症状期。此时可伴有全身淋巴结反复肿大。发病期可以出现全身的症状,发热,盗汗,厌食,并逐渐侵袭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粘膜,眼部等,可继发肿瘤,严重的细菌感染、真菌感染。




艾滋病传播的常见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未使用安全套,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01
性传播



不安全的性行为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不安全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




血液传播
02


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03
母婴传播



HIV阳性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期间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儿。




怎样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是:


(一)预防经血液传播

1、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2、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3、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4、患者需要接受打针(注射)和治疗时,一定要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绝对不能共用注射器;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技牙、穿耳眼、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他人血液和伤口。在清理他人血液或为他人处理伤口时,应该戴乳胶手套或用遮盖物品(如干净的手绢、一厚叠纸巾)来保护自己的皮肤,以避免艾滋病病毒的入侵;

7、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8、不要玩废旧的针头、输液器等医用垃圾,这些都是疾病传播的隐患。


(二)预防经性途径传播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病毒的根本措施。

2、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END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内删除。

编辑:冯靖淼 责编:谢银川 编审:蒲勇 监制:景瑞军

智慧仪陇APP 举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