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产业开启村民幸福生活

仪陇县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连片发展柑橘产业带———

仪陇县赛金镇潮水坝村柑橘产业园。本报记者 梁洪源/摄

   纵横交错的水泥村道连接着整洁的村舍,笔直的厢垄像是被梳理过一般整齐,柑橘林漫山遍野,从高处望去满眼碧绿。

  仪陇县海生柑橘产业园项目已建成柑橘林1万亩,近期将建成3万亩,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理念,以“业主带贫困户”+“农民自建园”方式发展地方特色农业经济,为全县农村群众持续增收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可学可鉴的样本。

仪陇电商产业园。本报记者 梁洪源/摄

  A 引进龙头企业 连片发展柑橘产业带

 1月7日上午,仪陇县赛金镇潮水坝村村委会小楼背后的一个山坳上,从四方八面涌来许多群众。“我们来自永乐镇楼子沟村,我叫饶家维,今年62岁。我是慕名到这里参观柑橘产业园示范片的,回去我们也想搞。”

 饶家维大爷也是当地种植能手,但是像这样场面开阔、规模巨大的产业园,他还是头一次见到。“自己家有几亩地,再把兄弟家的地集中起来,再从别人手里租一些荒坡地整治出来,我家也可以搞出个10多亩小型柑橘园。”饶大爷说。

 这群前来“取经”的群众年龄从30岁至65岁不等,都是附近乡镇有思想、有冲劲、想创业的农民。他们在县农牧业局高级农艺师王代勇的带领下,一边听讲解,一边用手机拍照。

 从制高点放眼望去,过去高低不平的田地都被平整成相对平顺的作业田。王代勇介绍,别看满眼的柑橘林层层分布,延伸向天际,这里头有很多专业的玄机。比如,全部采用聚土垫厢,柑橘树就种在高出地面很多的厢垄之上,并且要横平竖直。因为平坝上的很多田地过去是水田,泥质里含水量大,垒成厢垅,便于利水;厢垅齐整,便于树苗采光和后期管理。

 王代勇说,明年柑橘批量挂果,施肥、灭虫、除草,很多环节都需要人工去实施,其实并不现实。因为目前农村的有效劳动力都已60岁左右,而且人数不足。因此像这种柑橘园,肯定要采用农业机械作业。

 “我们将来弄出来的柑橘园,也比照这个规模。我们技术上向他们学,管理上还会比他们更尽心,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35岁的罗彩玉说,她过去外出务工,干过很多工种,后来还是觉得回乡种田踏实。但她也不满足做一个传统的农民,她要通过自己的奋斗,闯出一条路,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潮水坝村“第一书记”曹前介绍,潮水坝村是海升柑橘产业园的核心部分,投入土地面积1600亩,参与村民1699人,其中贫困人口172人。引进的海升集团就是一个集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其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科研水平较高。目前,产业园涉及赛金、五福、铜鼓、双胜、复兴5个乡镇40个村,将连片发展5万亩柑橘产业带。

仪陇县金松湖城市生态景区建设项目。本报记者 张力/摄

  B 建好产业园 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在仪陇县赛金镇,经过整治后的土地,打破了条块分割。这种基于规模开发的土地整治,为随后的农业产业布局夯实了基础。

 从2014年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仪陇县共筹集资金38.2亿元,重点投向交通、水利、电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关键领域。完成土地整理19.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8.9万亩;吸引23家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依托海升、温氏、中味等龙头企业,建成3.1万亩柑橘产业园、302个生猪托养场、8.2万亩加工型蔬菜产业园。实施县乡公路大中修33条310公里,建成村组道路2623公里;新建整治水利1552处,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及散居农户人饮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难题;完成251个行政村电网升级改造;完善激励办法,通过财政奖补、贷款贴息、基础配套等方式扶持带动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引导与贫困群众共建“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185个,带动2.1万户贫困户,实现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

 记者在赛金镇潮水坝村看到,家家户户不但有卫生灶、炊具,而且无一例外用上了电灯和燃气,水龙头轻轻一拧,清冽的自来水就哗哗地流淌出来。“现在煮饭、淘菜,甚至洗脸冲厕所,都使用自来水。”村民熊永凯说,对于很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这真是天大的便利。而在过去,吃水只有去井沿打水。遇到旱季,吃水就更犯难。

 “我们这里离赛金场有2公里,过去都是土埂路,人们要搬运东西,都会用手推车,或者肩挑背扛。哪家人要翻修住房,可能要请好几个人搬运几天建材。”采访中,年过7旬的刘大爷介绍,自从村里修建了水泥路,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屋门前,建材运输十分方便。

 道路的畅通,给村民带来的改变远不只是出行便利。以前,村民们出产的农特产品,还需要费心费力地搬运到场镇,现在销售商开着大卡车,直接到村里收货。

 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仪陇县还特别注重抓实群众教育。按照“四好村”“六顺六净”“两规范一标准”要求,开展村组环境大整治、农户清洁卫生大评比,着力环境卫生改善;县级领导包片包乡逐村开好座谈会,驻村工作组包村开好广播会,帮扶责任人包户开好院坝会,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表扬“先进户”、引导“一般户”、激励“掉队户”,着力提升认可度。

仪陇县金松湖城市生态景区建设项目。本报记者 张力/摄

  C 锁定住房保障 解决3.6万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7日一大早,在仪陇县新政镇金鸡山村,70岁的李光元老人起床将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被子叠得四四方方,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如今,李光元住在一幢二层小洋楼里,一共140平方米,二楼上还有一个露天大阳台。自从搬进新家后,李光元一天到晚笑哈哈,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

 “过去住的那个房子才叫差,就是四间土墙房。”李光元说,老房子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年久失修,墙壁上一个又一个洞,最恼火的是下雨天,外面下好大,室内就下好大。吃水也困难,因为不通自来水,只能背水吃。

 如何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2017年9月,金鸡山村4个居民聚居点建设同时启动,仅仅3个多月时间,4个居民聚居点、110套住房竣工,川北风格的小洋楼,水电气、光纤通到家里,老百姓从此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根据统计,在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中,仪陇县共投入资金11.7亿元,全面完成8397户28068人的易地搬迁任务;在中省基础上县本级安排资金2.75亿元提高补助标准,实施C、D级危房改造1.37万户;将仅有一处土坯房、长期居住困难非贫困户纳入安全住房改造范围,全面解决了3.6万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编辑: 责编: 编审: 监制:

智慧仪陇APP 举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