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融媒(记者 张义明)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我县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锚定加快建设“丘区农业样板县”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工作举措,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仪陇实践作出“三农”贡献。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粮食稳面增产,深入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重点围绕铜鼓—土门—回春—大仪—先锋—观紫—金城—三蛟—日兴等线路,新(改)建粮食安全产业带10万亩;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落实肉牛稳产提质激励政策,推进柑橘和蚕桑绿色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积极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加强耕地保护,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落实田长制,持续优化全县耕地布局,建立健全耕地种植用途长效管控机制,强化耕地保护监管,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违法行为;改善农田水利基础条件,推行浅丘平坝、深丘低山分类设计举措,深入推进小微水利建设三年行动,完善“建管运维”一体化机制,确保项目资产发挥效益。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全面巩固提升8.86万脱贫群众“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深化帮扶协作,聚焦东西部协作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劳务协作提质、消费帮扶助农增收,用好用活龙湾帮扶资源,持续推动浙川东西部协作工作提质增效;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脱贫群众与经营性资产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确保脱贫群众分享更多收益。
推动富民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坚持提质扩面、辐射带动,着力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快推动粮油、蚕桑等优势产业融入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设优质农特产品标准体系;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推进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建设,实施农民工就业失业监测及困难帮扶。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有序推进马鞍、立山等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以马鞍镇金山村为核心打造先行片区,补短补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优化乡村公共服务,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精心培育银发经济,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强重病患者、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和农村“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的推广运用,引导村级组织借助数字化平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巩固“1+6+N”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开展多环节托管试点;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资产,探索有效盘活闲置资产办法;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育农业实用人才,引育农业农村高层次人才,壮大乡村教师、卫生健康、经营管理等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
我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发扬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争先的“三敢”精神,奋力开创全县乡村振兴新局面,加快建设农业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