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空巢老人被“围猎”成为骗子的“优质客户”

   春节前,多地曝出老年人被骗的消息。在保健品推销、纪念币收藏品拍卖、“会销”、高息理财等骗术的“围猎”下,一些老人少则损失数千元,有的被骗光一生积蓄,负债累累。近年来,多个机构作出的调研报告显示,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

 老年人容易被骗的原因复杂, 除了自身接受社会信息少、防骗意识低等特点,也有心理、家庭甚至社会的因素。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陈绍建说,老人最怕的是寂寞和无用感,他们同样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也因为子女不明白如何安排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才让骗子钻了空子。

  Part.1 老人被骗百万含恨离世

 王权大量购买钱币、收藏品瞒着所有家人。

 2014年底,女儿生了二胎,母亲前去照顾,王权独自居住在北京1号线四惠附近。

 女儿回忆,大概在2017年初,她曾听到疑似收藏品销售人员给父亲打电话,邀请父亲前去公司洽谈,他一口答应。当她询问时,父亲回答:“反正没事,去看看。”

 王权从2012年查出胰腺癌,多次化疗、住院后,于2017年8月去世。女儿在房间收拾遗物时, 才发现他至少在8家公司购买了收藏品或纪念币,花费180多万元。

 在女儿印象里,王权是一个生活节俭的人,经常吃剩菜剩饭,有时还会捡别人丢弃的家居物件回家用。

 花上百万元买收藏品或纪念币,妻子和女儿却并不知情。

 女儿有次听王权提过“想赚些钱留给孩子。”那时的王权还因患癌需定期化疗、住院,花费不少。女儿猜想父亲为了减轻她的负担,也在想办法自己挣些钱。

 但这些已入手的收藏品、纪念币再难以出手。

 2017年6月,王权脚都化疗麻木得没法走路了,还要去收藏公司,想把手中的藏品出手换钱,未果。

 在王权的微信里,曾在去年7月联系一家公司的销售员,询问藏品什么时候能出手,没有得到回复。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这位销售员经常给王权发早安、 心灵鸡汤、天气预报的信息。

 那时的王权已是癌症晚期。1个月后,王权去世。

 女儿在王权的手机里发现,有些电话号码没有备注,但几乎每天都会打来,而且有很长的通话时间。

 女儿怀疑这些就是推销员。王权去世后仍有收藏、拍卖公司的电话打来,邀请前去购买藏品。

 王权生前把所有购买收藏品、纪念币的明细记录在账本上,银行交易凭条也夹在其中。女儿根据这些信息找收藏公司退款,发现有2个公司已经跑路,3家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不退。

 其中在百子湾的一家收藏品公司,王权购买纪念币花费近100万元。王权女儿拿着纪念币前去退款,对方称没有票据,不承认在此购买。王权女儿于是报警。

  Part.2 独居空巢老人容易上当受骗

 被骗的老人不止王权。因执着买纪念币,68岁的张佩芳在家里引爆连番“冲突”。9个月前,张佩芳在一家收藏品公司员工的介绍下,将自住的密云一套房子抵押贷款了100多万元,用于购买该公司的纪念币。家人及时发现后,保住了房子,但钱还得还。

 记者采访多名被骗的老人发现,他们均未与子女同住,有的还是丧偶独居,每月有数千元的退休金。在保健品公司和收藏品公司的上岗培训中,这类老人是他们潜在的“优质客户”。

 张佩芳目前与老伴居住在密云的一套两居室,女儿住在附近另一套房。儿子住在城内,一两周回来一次,吃顿饭就回城,平时的交流都是些家常话。

 张佩芳的老伴喜欢打乒乓球,有自己的爱好。而她没有,除了打扫卫生做饭,平时出门最多的就是去各种保健品体验店坐坐。

 她家附近有多个保健品体验店,常有免费领鸡蛋、面等小礼品的活动。张佩芳去得多了,和一些业务员也就熟了。张佩芳儿子说, 母亲看很多推销员都来自外地,“不让人挣点钱怎么行?” 她非常心疼他们,还把自家被子送给一位关系好的推销员。

 有被骗老人的子女坦言,平时对老人缺乏关爱,也不是太清楚老人日常的动向。子女的缺位,导致骗子有机可乘,通过关心“取代”了子女在老人心中的位置。从而让老人一步步陷入骗局不可自拔。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陈绍建说,骗子是聪明的心理学家,从一些案例可以看到,骗子代替了父母在心里对子女的要求和需求。 也正是因为子女不明白如何安排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才让骗子钻了空子。

 他建议,当发现老人被骗后,子女不要埋怨父母被骗,而是应该多去看看父母,想出一些事情让父母做,让父母有价值感,让他们感觉能够被人需要。

  Part.3 5家被曝光收藏品公司被查

 老人频频被骗也引发社会关注。

 2015年,天津中医大学几名学生对全国四个地区400位老年人发放《孤独感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62%的老年人处于高度孤独水平。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无子女或因子女独立成家后成为空巢家庭、丧偶等都成为老年人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同年,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对1万名老年人开展的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显示,保健品消费、收藏品投资、高额借款、高息理财成为老年人被骗的重灾区。

 该中心负责人卢明生律师说,对于被骗的老年人来说,大多数人的家庭关怀不够,家庭关系相对较淡,很容易被骗子给利诱过去。一旦老人投入第一笔钱,就意味着被骗的钱会越来越多。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苏怀东律师认为,应通过新闻媒体、社区街道、司法机关,多方联动,加强法律宣传,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及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理财风险识别意识;加强对中老年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 规范、 简化执法机关报案、立案、受案流程,方便老年人报警。

 卢明生也认为,老年人被骗已不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工商、公安等部门还应加大打击力度。

 在张佩芳等老人所在的社区,尽管时常进行防骗宣传,但居委会表示无法实时监控到老人动态,或者因为老人过于固执,很难让他们意识到被骗。

 北京市房山区西潞大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穆女士介绍,为防止老人受骗,社区张贴不少宣传画,介绍各种骗局。此外,每月举办两次讲座,邀请银行职员、社区片警讲解,告诉老人如何防骗、受骗后应该怎么做。对于一些常见的骗局,社区广播也会进行提醒。

 “但居委会人力有限,不能跟踪到每个居民家里。”穆女士说,一些购买收藏品、保健品的老人, 不到发现自己受骗不会告诉其他人, 居委会确实也无法实时监控到老人的动态。

 北京市密云区檀城东区社区居委会张主任表示,听说过张佩芳收藏被骗的事,居委会还去进行了劝说。“一直在做宣传, 也组织了社区活动进行防骗安全教育,下发宣传资料,也有张贴宣传画。”

 张主任说,“有些打着环保旗号卖产品的,我们都不接待,对于保健品店也提醒老人不要参与。” 社区居委会做了这么多工作, 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有些老人过于固执,很难让他们意识到被骗。

 2018年2月23日,记者再次来到北京市朝阳区SOHO现代城,燕文堂公司及其他4家同属一个法定代表人的收藏品公司,都已关门。

 一位保安说,去年底这5家收藏品公司被曝光后,警方曾来查处,带走了一些工作人员。目前这些公司所在的办公区处于待出租状态。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现代城其他的收藏拍卖公司仍不断有老人进出。

    短评

   多方合力打击让老年人远离骗术“围猎”

 据媒体报道,在保健品推销、纪念币收藏品拍卖、高息理财等骗术的“围猎”下,不少老年人少则损失数千元,有的甚至被骗光了一生积蓄。近年来,多个机构的调研报告显示,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

 客观地说,老年人遭到骗术“围猎”,与老年人自身有一定关系,不少老年人获取社会信息少,缺乏防范骗局的能力和意识,却存在着一定的贪心、投机心理,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砸到自己头上。但最关键的还是现在的诈骗分子太“精明”,他们不仅窃取和掌握了老年人真实的个人信息实施精准诈骗,而且摸准了老年人的心理,实施亲情、柔情攻略,甚至让一些空巢老人“心甘情愿”上当受骗。

 因此,要解救遭到骗术“围猎”的老年人,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合力,不能依靠某个部门单兵作战,更不能完全指望老年人自觉提高防范诈骗意识。

 首先,子女们要“常回家看看”,给老人多一点精神赡养,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亲情温暖,并多向他们传播一些防范诈骗的常识。实际上,子女对老人多一些关心,老人才不会在孤独、寂寞的情况下耗费巨资乱买没有价值的保健品等。

 其次,公安机关、老龄委等部门以及基层政府、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应当利用老年人跳广场舞、晨练等机会,直接走进社区、小区,通过广播、讲座、演出等形式向老年人讲解、宣传社会上的诈骗案件,并进行防诈骗宣传,切实提高老年人防范诈骗的能力和意识。同时,老龄委、社区组织应当利用自身优势,多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动态,多掌握一些他们可能被骗的线索,并及时提供给公安机关。

 第三,公安机关要加大对面向老年人的诈骗犯罪案件的打击和处罚力度,提高这类诈骗犯罪的违法成本。 一方面,对面向老年人的保健品推销、纪念币收藏品拍卖、 高息理财等骗术或所谓的营销行为, 应当明确定性为诈骗犯罪,既追究幕后组织者、经营者的刑事责任, 也要追究一线营销人员的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对于面向老年人的骗术不能抱着“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只要发现相关线索和苗头, 就要在第一时间介入并及时查处, 不能等到老年人被骗报案后再调查。

 此外,写字楼、房屋的业主、管理者和小区物业公司要当好“门神”的角色。写字楼的业主、管理者在将写字楼对外出租时,应当了解租赁者的用途,对明知存在诈骗销售风险依然出租房屋、写字楼的,也应追究其责任。小区物业公司有必要谢绝营销人员进入小区搞推销,尤其是明显存在骗局风险的推销要禁止进入小区。

  (文中人名为化名)(综合《新京报》、《中国商报》)

编辑: 责编: 编审: 监制:

智慧仪陇APP 举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