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第三届“十大孝星”吴桂英四年如一日服侍患病公公
吴桂英悉心照顾生病的公公
俗话说,当好一个孝顺的女儿不难,做好一个孝顺的儿媳却不容易。然而,家住仪陇县立山镇大垭口村的吴桂英4年来, 每天都要给公公洗衣、喂饭、收拾大小便、洗澡……从无半句怨言。她用朴实的爱心和孝心弘扬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
No.1 孝顺儿媳 放弃高薪回家尽孝
吴桂英原是营山县柏林乡七里村人,1990年同仪陇县大垭口村的谢和俊结婚后一直在深圳做月嫂, 家里全由公婆操持,日子过得倒也甜蜜舒心。
2013年底,公公谢仁贵突发老年痴呆症。在老伴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最初半年,患有胸膜炎的婆婆何作珍试图独自承担这一切,不想给儿女添麻烦。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何作珍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合计之下,同样抱病在身的何作珍给远在深圳的儿媳妇吴桂英打了电话。
接到婆婆的电话时,吴桂英还在深圳当月嫂。当时,她的月薪已从8000元涨到12000元,但她还是主动提出,由自己回老家照顾公公,因为她曾到专业的保姆培训学校接受过育婴、月嫂、老人护理等技能培训,照顾患病的公公,儿女一辈中没有人比她更合适,2014年7月,吴桂英放弃深圳的高薪工作,回家专职照顾公公。
回到老家后,为了让大小便失禁的公公每天都有整洁的衣服穿和干净的被子睡, 吴桂英为老人准备了近10套被子和30条裤子,平均每天要为公公换两三次衣服,清洗脏衣服会经过4道工序:先初洗、再用洗衣粉清洗、开水消毒、再次清洗。
因为公公不会老老实实坐着, 每天吃饭时, 吴桂英会像当年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端着碗满院子追着给公公喂饭。
看到公公的胡须、头发长长了,吴桂英便拿出工具为公公剃须、理发……
吴桂英悉心照顾生病的公公
No.2 传承孝道荣获“孝星”称号
“当初回家照顾爸爸,是她主动提出来的,这几年真的辛苦她了。”谢和俊说起妻子吴桂英满心感激。他说,妻子很体贴家人,这些年从没和家里人红过脸, 受妻子言行影响,两个已成年的儿子对长辈也很孝顺。
吴桂英说自己只有初中文化,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自己从小受母亲的教育和影响,把尊老爱老的观念刻在骨子里了。嫁到谢家后,公公和婆婆的孝行也对吴桂英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嫁到谢家来后,就常听大垭口村人说公公年轻时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 拒绝了安排到新疆的工作。为了给大伯娘治病,公公连夜徒步从金城走回立山大垭口村,给大伯娘带回来药和钱。” 看着言行举止像小婴儿的公公,吴桂英心酸地说:“公公虽然性格有点固执,但是人很善良,哪知道上了年纪遭受这么大的罪。”
吴桂英对公婆的这种孝行给她的儿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儿子已经接过孝行接力棒。在吴桂英给公公搓洗脏裤子的时候,她的大儿子谢诗宇拎来一桶桶烧好的热水,利索地给妈妈打下手。“我的两个儿子也很孝敬老人,从外地回家后,都是主动和我轮流照顾他爷爷。”吴桂英欣慰地说。
除了照顾患病的公公,吴桂英平日里还每隔半个月坐车回娘家给自己的父亲洗衣服,做几顿美食。
吴桂英的事迹感动了太多的人,并荣获了仪陇县第三届“十大孝星”人物称号。“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她这4年多来将公婆照顾得无微不至,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孝顺媳妇。”大垭口村党支书黄坤说,村上还开会号召村民们向吴桂英的孝心学习。
仪陇记者站 李斌 尹小丽唐明平 文/图(原标题:“老小孩”遇上孝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