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别落入这些金融陷阱

   这几年,金融市场迅速发展, 新产品不断亮相,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然而,由于服务不规范以及消费者保护意识不强、识别风险能力不高等原因,金融也成为消费纠纷高发领域。

 在生活中,我们要当心哪些金融陷阱? 怎么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遇到麻烦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记者采访了消费者和专家。

   网络购物 尽量选择信用度高的企业或机构

 案例:去年12月,甘肃兰州市居民唐鑫通过某旅游网站订购了一张机票,到达机场后,机场人员告知唐鑫该航班因延误时间过长已取消,请他联系之前订票的第三方平台办理改签或退票。于是,唐鑫通过手机搜索该旅游网站客服电话并反映情况。客服表示唐鑫要办改签业务需再交2000多元,并指引他通过附近的ATM机转给客服提供的指定账户。过了一会儿,唐鑫没收到改签成功的短信,就起了疑心,查询该旅游网站的官方客服后发现自己遇到了诈骗。但好在发现及时,唐鑫随即致电银行撤销了交易,避免了损失。

 解析:近年来,电信诈骗的手段不断翻新, 严重危害个人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甚至有不少高学历的人也会被骗。这其中的很多时候只是消费者“脑子一热”“一时大意”,往往过不了多久就能意识到上当受骗。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刘俊海认为,消费者平时应当注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选择信用度高的企业或机构购买东西或刷卡消费, 不要贪图小便宜。在信用状况不清楚的情况下,不要在网站或手机客户端上预存银行卡信息甚至其他重要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并被不法分子利用。

  扫码付款 尽量不要扫别人的静态条码

 案例:前些天,河南郑州市民吴铭洋在网上预订了一份外卖,几分钟后,一名自称是该餐厅服务员的男子打电话联系吴铭洋。该男子说,因为自己操作失误,给吴铭洋多做了一份所订餐品, 愿意便宜5元卖给他,否则自己要交30多元全价赔偿。吴铭洋觉得做服务员不容易,就同意把付款码发过去进行支付。然而,付款码刚发过去, 吴铭洋就发现自己的支付账户被人划走了999元。他赶紧打电话给该男子,却已联系不上,外卖餐厅也表示并没有这名所谓的服务员。

 解析:为更好地规范支付业务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去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加强条码安全防护,提升条码支付交易安全强度,将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专家分析,《规范》将条码支付分为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 据了解,条码支付风险乃至用户资金损失多发生于消费者主动扫码,特别是“付款扫码”静态条码。相比动态条码,静态条码更易被篡改或变造, 易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支付风险较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消费者使用条码支付时,尽量不要拿手机扫别人的静态条码, 而是要让对方扫你的手机。“那种事先贴在店铺墙上的二维码是静态的, 安全性远低于手机上实时生成的动态二维码。”

  卡被盗刷 持卡人要收集相关证据联系银行

 案例:遇到钱被盗刷怎么办?有人会说,找银行挂失、到公安局报警。但是,最近北京市民卫薇薇遇到工资卡被盗刷的情况,很郁闷。这天,卫薇薇正在商场购物,刚刷了一笔几块钱的账单,手机却收到了成功支付100元的短信提示。 联系银行后,银行客服回复说,对方是通过易联支付刷走,并且是在知道了卫薇薇卡号和密码的情况下,以手机充值的方式从卡中划走的。对于钱能找回来吗?银行客服说,系统只能看到是给哪个电话号码充值,但想找回钱,需要她本人去公安局报警,然后等待公安局办案处理。

 解析:刘俊海认为,在消费者落入诈骗陷阱时,一般会想到找金融机构进行投诉。原则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有安全保障义务。若消费者否定刷卡交易,认定为盗刷,银行应认真受理。目前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在诈骗事件发生后有所为,今后更应加强宣传指导,经常发布消费提示,避免消费者重蹈覆辙。对消费者来说,一旦发生盗刷事件,持卡人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比如银行卡消费明细、网上交易明细、出境旅游证明等,积极联系银行,向警方提供线索。

 若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产生金融消费争议咋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指出,原则上应先向金融机构投诉。金融机构对投诉不予受理或者在一定期限内不予处理,或金融消费者认为金融机构处理结果不合理的,消费者可以向金融机构住所地、 争议发生地或合同签订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进行投诉。

   延伸阅读

  网络诈骗哪种窃财方式最多?

 从2017年所有举报的诈骗案情来看, 猎网平台共收到全国用户有效申请的网络诈骗举报24260例,虚假兼职诈骗是举报数量最多的类型, 共举报3804例,占比15.7%;其次是金融理财3667例 (15.1%)、 虚假购物3479例(14.3%)、虚拟商品2688例(11.1%)、网游交易2606例(10.7%)。

 举报总金额方面,金融理财类诈骗总金额最高,达1.8亿元,占比52.6%;其次是赌博博彩诈骗, 举报总金额5977.6万元,占比17.1%;身份冒充诈骗排第三, 举报总金额为2782.7万元,占比8%。从人均损失来看,金融理财类诈骗人均损失最高,达到50168.2元;其次是赌博博彩诈骗,为36853.3元,身份冒充为12020.2元。

 网络诈骗中,哪种窃财方式比较多? 在猎网平台2017年接到的用户举报中,有15911人是通过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扫二维码支付等方式主动给不法分子转账,占比65.6%,有7442人在虚假的钓鱼网站上支付, 占比30.7%;安装木马软件从而被盗刷的用户有328人,占比1.4%;在钓鱼网站上填写用户的账号、密码等隐私信息后,被盗刷的用户有302人, 占比1.2%;因主动告知账号密码/二维码/验证码/付款码而被盗刷的有185人, 占比0.8%,还有88人遭到勒索软件、恐吓电话等被勒索盗刷,占比0.4%。(据《人民日报》)

编辑: 责编: 编审: 监制:

智慧仪陇APP 举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