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 描绘仪陇“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新画卷

 

赛金镇雷家坝村新貌

   蜿蜒的村道水泥路、郁郁葱葱的山野、功能齐全的文化院坝、热情好客的村民……如今走进仪陇广袤农村,破旧的土坯房已被一栋栋漂亮的小楼取代,昔日的撂荒地上建起了产业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景映入眼帘。

 近年来,仪陇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要求,坚持统筹协调推进,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坚持抓精神文明不松懈,建设“四好”新村。一项项实在的举措,为农村增绿,让农业增效,帮农民增收。2017年,该县农业总产值达93.8亿元,同比增长3.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1元,同比增长10.1%,增幅居全市第一。该县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三农”工作先进县。

  修路治水夯实基础完善配套

 2017年建成通村水泥路510公里、生产便道353公里、便民路553公里。县城供水二期、 油房沟水厂建成通水,惠及54个乡镇、210个村的53万城乡居民。 新建整治山平塘、 蓄水池近1200处,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万余处。

 3月25日,秋垭乡苏家沟村里,工人正在浇筑路面混凝土,该村“最后一公里”公路项目即将完工。届时,该村村道公路将达10.85公里、便民路7.5公里。

 “村道公路通到家家户户是苏家沟村近几年来最显著的变化,也是老百姓最大的福音。”该村党支部书记谯云峰说。

 苏家沟村是仪陇县的偏远村,村里未通公路时,村民出行只能靠腿,步行到秋垭乡场就要近3个小时,苏家沟村也因此被戏称作“世外桃源”。

 2017年12月,秋龙路(仪陇县秋垭乡至巴中市龙背乡)全线贯通,此路正好从苏家沟村附近经过,成为了该村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

 秋龙路建成通车后,在苏家沟村开酒坊的苏海军买了一辆面包车跑生意。“出行时间节省了一大半,销量比以前增加了。”苏海军说,“如今,一年纯收入有4万余元,比过去翻了一番。”

 苏家沟村村道公路建设只是仪陇县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2017年,该县已建成通村水泥路510公里、生产便道353公里、便民路553公里。同时,该县加大水利工程、城乡居民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油房沟水库已下闸试蓄水;七一水库大坝浇筑完成总工程量的70%;思德水库左、右干渠全面疏通;县城供水二期、油房沟水厂建成通水,惠及54个乡镇、210个村的53万城乡居民。新建整治山平塘、蓄水池近1200处,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万余处。这些项目的落实,极大改善了该县农村基础条件。

  环境治理乡村美丽生态宜居

 全面推行河长制,完成河流漂浮物打捞。 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流水质监测工作,主要河流水质持续好转。加大封山育林管护力度,新增造林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仪陇县在抓实农村基础建设的同时,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生态宜居要求,加大乡村环境治理,打造宜居乡村。3月25日,风和日丽,漫步在五福镇雷家坝村,只见河面像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河道蜿蜒曲折,绕过一座座青山、一栋栋小楼。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仪陇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压实县、乡、村三级河长责任,完成了境内河流漂浮物打捞。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流水质监测工作,县内主要河流水质持续好转。加大封山育林管护力度,新增造林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5%;扎实开展畜禽养殖等专项整治活动和“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乡村环境治理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如何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引导群众爱清洁、讲卫生,仪陇县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过程中,大力开展“六顺六净”活动,万余名帮扶责任人言传身教,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使其自觉主动参与到乡村环境治理中来。

 近日,帮扶责任人潘旭再次来到马鞍镇铁山村张仕友家时,看到的一切让他眼前一亮:通到家门口的便民路干净了,屋里屋外整洁了,张仕友一家的精神面貌也大有改观。据潘旭介绍,他先后多次到张仕友家,帮他打扫屋里屋外的清洁卫生,教他叠被子整理衣物。在他的真情帮扶下,张仕友家终于变了样。

 铁山村还定期召开“六顺六净”评比表彰大会,卫生示范家庭不仅能领到奖品,还成了全村学习的榜样。而今,走进该村,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家里家外整整齐齐。“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哦,家家户户都像是在迎接客人。”村民们如此评价如今的铁山村

   树新风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全县成功创建省级 “四好村”20个、市级“四好村”95个、县级“四好村”191个。

 围绕“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该县扎实推进新村建设。2017年,新政镇安溪潮村被评为“四川省百强名村”。福临乡建华村作为全省“四好村”典范入选《四川省“四好村”创建百例》成功案例。该县共创建省级“四好村”20个、市级“四好村”95个、县级“四好村”191个。

 “土房破屋篱笆院,鸡鸭鹅狗柴火垛”,这是过去日兴镇黎明村农居的真实写照。随着党的扶贫政策在仪陇县落地开花,如今,黎明村面貌一新,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小楼拔地而起,在青山绿水中格外惹眼。

 黎明村是仪陇县建设的又一个新农村。近年来,该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昔日贫困村变成了美丽新村。目前,黎明村共建有2个村民聚集点,安置村民60户。

 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仪陇也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扶贫,建成了130个幸福美丽新村。

 在复兴镇石拱桥村的文化院坝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民居的墙上、院坝围墙的宣传栏上,《村规民约》、孝文化等内容清楚醒目。村民李世清告诉记者,忙完农活的村民们经常聚在文化院坝里,谈发展,话家常,“村子越来越美了,生活越来越幸福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

 爱国爱乡、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浸润美丽乡村的每个角落,走进每个人的心中。(记者 马永红)

编辑: 责编: 编审: 监制:

智慧仪陇APP 举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