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增多,大额资金往来频繁,工程建设领域成为滋生腐败的多发地。今年,仪陇县纪委监察局以正风肃纪为抓手,狠抓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在工程建设领域织就一张预防腐败的“天网”。
●余剑 林燚
源头防控
招标投标织好“过滤网”
7月11日,2014年县城保障性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在南充市交易中心举行。经过评标,建设资金从预算的2600万元降到2152.4万元,节约投入447.6万元。这是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效履职的一个缩影。
2013年7月,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行,承担起该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比选)、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国有土地及矿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和其他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招标服务和管理工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成立,打破了以往职能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运作模式,是加强廉政建设、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有力举措。”仪陇县委书记陈科说。
该县分类建立了法定不招标工程施工和服务企业备选库,入库企业达270余家。推行固定价比选(E报价),俗称“抓阄”,比选人将相关情况公布在四川日报招标比选网上,凡符合要求的比选人均可报名。报名结束后,在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下随机抽取,确定工程承包人,工程发包价即作为包干总价(发包价即竣工结算价)。目前,该县组织开展了61个项目的固定价比选,有效杜绝了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
该县建立了政府投资评审中心,收回乡镇、部门对一定投资额的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权,为进一步压缩政府投入成本,防止领导干部“伸手”竖起了一道牢固屏障。
过程参与
工程施工织好“监控网”
2013年,该县纪委监察局向政府重点投资项目派驻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组与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同步进驻施工现场,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参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位。
纪检监察组进驻油房沟水库建设项目以来,实行现场挂牌办公,定期列席涉及项目建设的有关会议,定期检查工程施工现场,定期收集分析资料台账等,实行“零距离”、“全方位”监控。
在修建油房沟水库施工便道时,施工方提出工程变更,要求将基础换填开挖至2米深,纪检监察组组织技术人员现场踏勘,认为原设计1.2米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对施工方的变更要求予以否定。
截至目前,油房沟水库纪检监察组列席工程建设相关会议12次,开展现场检查3次,开展财务检查1次,对指挥部办公设备、工程建设管理设施等采购活动以及项目枢纽1个标段、渠系3个标段、桥梁1个标段的施工、监理公开招标投标活动全程参与监督。
重拳出击
专项整治织好“收心网”
“工程建设领域覆盖面宽、工程量大,是滋生腐败的‘高发地’,县委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列入‘9+4’专项整治内容,全面盘查,分类处置遗留问题,从严查处典型案件,从源头上建立预防工程腐败的长效机制,让政府投资工程成为优质工程、惠民工程、安全工程。”该县纪委书记胡文骥说。
按照惩防并举、统筹兼顾、系统治理的原则,该县加强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督力度,着力解决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规避招标以及项目业主、施工、监理等单位不按招标文件履约等问题,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县纪委监察局会同县发改、住建、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由纪委常委带队,从5月10日起集中3个月时间,采取实地查看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不隐瞒、不回避问题、不少查一个项目、不漏掉一个环节的要求,对立项审批、设计概算、评审招标、合同签订等12个方面分行业分系统分片区,对2008年以来的500多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落实整改方案和责任人,跟踪督办、限时整改。对中、省71个项目专项资金拨付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对35个尚未实现支付项目的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通报,对肢解工程违法发包的7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严肃处理。
健全制度
规范行为织好“约束网”
该县深入推进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制订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依托政府网站,发布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目录,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今年以来,“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已发布信息254条,其中,审批信息42条、招投标公示信息73条、建设管理信息26条、结算审计信息113条。
今年,该县出台《法定不招标项目发包管理办法》和《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实施细则》,严格实行项目投标资格(质)会审制、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进场廉政承诺制、建筑主材分批检查制、工程变更责任追究制和工程拨款申请限时办结制,实行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信息全程公开,实现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发包透明化,杜绝人为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