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农工互动兴产业 基地建设富百姓

  仪陇新闻网讯(记者 张斌)“浇肥的时候要对准菜苗根部,一次性浇足。”11月25日,在双胜镇榨菜种植基地,业主郑勇旗正在指导工人对榨菜施“现头肥”。

  “菜苗开始‘现头’时,用浓度为50%的人畜肥施一次,以促进菜头生长。”2012年,业主郑勇旗看中双胜镇的地理优势,在响滩村以土地流转的形式,租赁100亩土地种植榨菜,并于中味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一年下来,刨去所有开支,100亩榨菜让郑勇旗净赚了3万多元。今年,郑勇旗再次扩大规模,租赁附近群利村、荣光村800余亩土地,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走订单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道路。

  据双胜镇负责人介绍,郑勇旗的蔬菜基地,每年付给农民的土地租金30余万元,解决了当地近100名农民就近就业,仅此一项,附近农民每年就可增收近万元。

  “我们已在23个乡镇近200个村建立榨菜基地3.5万余亩,年收购榨菜3万多吨。”仪陇县中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在政府的扶持下,公司与基地村建立联合机制,免费提供种子、技术培训,按市场保护价收购。

  据了解,我县成功引进中味食品有限公司后,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双胜、五福、永乐、赛金、铜鼓等12个乡镇作为榨菜栽植基地乡镇,规模栽植榨菜3.5万亩,涉及180多个村、3.2万户农户。

  近年来,我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均衡发展,推进农工有效互动,发展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兴旺和百姓致富“双赢”局面。

  “我们立足仪陇农业大县实际,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冷观军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工业企业发展原料基地,以工促农,以工带农,促进农业产业持续发展。

  来仪乡是我县的边远乡镇之一,该乡立足自身优势,依托蓉药集团,发展中药材种植。该乡鼓励引导农户采取租赁、调换、代耕代种等形式,充分利用撂荒地,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全乡种植藿香1100亩、姜黄1100亩、丹参500亩,种植贝兰、白芷、大力子等其他草本药材300亩,预计全年总产值可达680余万元。

  我县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和农户主体”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快工业原料基地建设,推进工农有效互动,实现企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大山米业、意龙纺织、中味食品、必喜食品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在立山、柳垭等28个乡镇发展优质水稻10万亩;在度门、复兴等45个乡镇发展高淀粉红苕15万亩;在永乐、双胜、保平等51个乡镇发展双低油菜21万亩;在丁字桥、碧泉等12个乡镇发展优质高粱2.5万亩;在金城、新政等23个乡镇发展榨菜、辣椒3.5万亩。

  在全县培育蔬菜重点乡镇14个、重点村30个、引进业主12个、培育种菜大户400户、新建蔬菜大棚150余亩,带动全县种植商品蔬菜12万亩,其中加工型蔬菜6万亩;在双胜、武棚、凤仪、来仪等14个乡镇种植草本药材20000亩,其中丹参5500亩、姜黄4000亩、白芷4500亩、泽泻800、其他5200亩。

  据统计,我县今年订单发展优质稻、高淀粉红薯、中药材等工业原料基地68.5万亩(含复种);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20家,其中中味食品、哈哥兔业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3个,大山米、胭脂萝卜、仪陇木瓜等6种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万亩。

 

编辑: 责编: 编审: 监制:

智慧仪陇APP 举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