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立夏冬至
周而复始,年年有余
时光无声,冬至已悄然而至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节气之一,古称“日短”或“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到达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冬至日麋鹿角脱落,鹿茸长出来年五六月再变坚硬。
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圆”意味着“团圆”,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在我国北方,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冬至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天早上早早准备好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
在冬至节里,民间有赠送孩童鞋帽的习惯。赠送鞋帽,主要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在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而现在大多数都是从市场上购买,形式也是紧跟时代潮流。
冬至一到,就进入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每九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是“九尽桃花开”。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在古代,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
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大家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冬至同时意味着新生
恰如杜甫所言: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愿冬日所盼
终如约而至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