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小寒迎雪至

岁暮归家时

小寒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

即为小寒

于每年公历1月5日-7日交节

小寒的天气特点是:

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民间有“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的说法,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

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

此时节,北方的喜鹊感到阳气,开始衔草筑巢,准备孵育后代。


三候雉始雊

 “雊”为鸣叫的意思,古人认为,雉鸡是感受到阳气之萌生而发声的。


节气习俗

探梅

小寒时节,正值梅花盛开,梅花是品性高洁之花,此时的梅花开的正好,是欣赏梅花的好时候。


吃糯米饭

在广州,小寒这一天的早上要吃糯米饭。糯米饭并不只是把糯米煮熟那么简单,里面会配上炒香的“腊味”(广东人俗称腊肠和腊肉为“腊味”)、香菜、葱花等材料,吃起来特别香。


腊祭

在小寒节气所在的腊月期间,由于腊祭等传统活动的举行,节日氛围逐渐浓厚。人们会开始准备年货、打扫卫生、装饰房屋等,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做好准备。如吃腊八粥、腌制腊肉、喝米酒等。


小寒养生
敛精藏气,扶元固本

中医认为,寒是冬季的特征,属极阴之气,主收藏凝滞。而小寒与小暑、大寒与大暑恰成阴阳两极,气运彼此相反。《黄帝内经》早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大法,千百年来指导人们顺其自然变化进行养生保健。因此,小寒的养生原则是敛精藏气,扶元固本,以“防寒补肾”为主。


合理进补,温阳御寒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疼痛。”民间的这一俗语,说明了此时合理进补的重要性。人们经过春夏秋冬四季的消耗,脏腑气血必然会有所偏衰,及时的补充气血,既能补养精气,使身体更强壮,从而帮助自我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小寒之时可多吃补益脾胃、温肾助阳、健脾化痰、润肺止咳的食品。但对于体质偏热、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的原则,以免进补过急而适得其反。

宜食:羊肉、牛肉、鳝鱼、糯米、栗子、花生、茴香、大枣、桂圆等。

忌食:梨、绿豆、乳酪、奶油等。


END


编辑:吴兰 责编:林子檬 编审:蒲勇 监制:邓曙光

智慧仪陇APP 举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