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红色文旅示范县 争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

仪陇融媒(记者/张义明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决策部署,紧扣市委“1558”工作思路,以建设红色文旅示范县为目标,对标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建设标准,统筹实施文化铸魂赋能,推动产业体系、市场秩序、接待服务、旅游形象全面提升,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深度融合路径,为全市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文旅产业动能强劲

我县聚焦“中央预算内投资、‘两重、两新’、文旅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投向,结合“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40周年”重大契机和仪陇实际,谋划“十五五”文旅项目44个,申报纳入全市重点文旅融合项目8个,策划包装马鞍镇文旅街区建设、骑龙湖森林康养建设等招商引资项目2个。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持续优化朱德故里5A级景区提升,依托客博园、“德乡慢村”民宿群推进实施“社区共享中心”建设;加快朱德故里5A级景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丁氏庄园至国防教育园游步道、旅游厕所建设项目设计及预算编制工作。着力旅游产品延链补链,依托“离堆公园颜域”培育打造“县域休闲露营集聚地”;依托马鞍、丁字桥、回春等本地农旅资源,成功打造赏花季、农民运动会等文旅品牌活动,有效吸引成渝地区游客。

文化服务惠民润心

全面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城市书房错时延时开放,推动“阅读+”融合发展,启动实施“红线里”城市书房项目建设,建成“碧水嘉陵”图书分馆,做优“书润德乡”阅读品牌,举办线下阅读分享活动,推出“阅读仪陇”线上活动。成功主承办第二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四川省“天府百姓大舞台”川东北片区巡演活动、第二届沉浸式婚恋艺术节、公共服务赶大集促消费等系列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吸引了各级媒体深度聚焦。借力“春节申遗”成功契机,组织开展以“蜀里安逸 乐游仪陇”为主题的春节系列文旅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做优擦亮“离堆欢歌”县域群众文化品牌,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开展“送文化下乡”“文化进万家”群众文化活动,共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常态化开展广播电视户户通运维服务,保障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

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创新传承红色文化,举办纪念张思德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联合推出《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烈士事迹展》《邱少云事迹展》《朱德与南昌起义》等巡展宣讲活动。策划推出《朱德遵守纪律的光辉典范》等党性教育课程、《为人民服务,平凡而又伟大》等红色研学课程,研发完成《朱德的家国情怀》等特色“大思政课”。提升非遗传承保护水平,完成公布第六批县级非遗项目112项,推荐7项申报市级非遗,仪陇剪纸博物馆获评省级非遗实践空间,金龙舞传承人入选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

品牌矩阵多维突破

通过融合创新赋能、多维传播造势,《我叫张思德》剧组走进张思德家乡仪陇等系列报道引发电影频道、央广网、搜狐新闻等平台广泛关注。深化川渝文旅交流合作,推进“文旅+演艺”传播,重庆民族乐团携原创作品《阿科惹娇阿依》音乐会四川首站亮相仪陇。培育开发主题线路产品,朱德故里成功纳入全省“长征路上看四川”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被列为伟人将帅故里研学之旅线路点位,进一步巩固红色文旅品牌地位。持续扩大品牌传播效应,德园城市书房获评全国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成为县域文化新地标,“德乡慢村”筑梦阁入选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彰显特色民宿优势,“红线里”街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推动文旅消费升级,银山研学营地挂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实现“文旅+教育”创新融合。

下一步,我县将深刻领会省委全会精神、精准把握南充文旅特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紧紧聚焦“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主题,从“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7个方面入手,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推进“红色文旅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仪陇文旅高质量发展。

编辑:董韵韵 责编:林子檬 编审:蒲勇 监制:景瑞军

智慧仪陇APP 举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