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高洁文/图
今年52岁的郭太菊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勤劳淳朴、坚强乐观,多年来,她照顾患病的母亲和生重病的父亲以及年老的公公,其感人事迹广为流传。
郭太菊(右)带着母亲游玩
在村民眼中,她是细心孝顺的女儿,也是体贴入微的儿媳。1990年,郭太菊与本村青年张树权结婚,婚后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她是女儿,也是儿媳,多年来,始终用心照顾父母、公婆,用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11月7日下午,阳光明媚,在仪陇县柴井乡三溪口村,郭太菊搀扶着母亲晒太阳,老人红光满面,笑着与周围的人打着招呼。
郭太菊的母亲现年74岁,1992年,她因患病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专人照顾。当时,在外务工的郭太菊只能回家照顾母亲。
郭太菊坚持每天按时给母亲吃药,期间,她不仅要给家中的父母、丈夫做饭、洗衣服,闲暇时间还要打零工维持生活。经过10多年的悉心照顾,母亲的病情日趋好转,能够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了。
这期间,郭太菊的女儿、儿子相继出生。2005年,迫于生活压力,夫妻俩一起外出务工。由于夫妻俩勤劳肯干,收入颇丰,家里盖起了三层楼房,买了小轿车,儿女也听话孝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郭太菊的父亲查出患有胃癌,她只有再次回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郭太菊的父亲患病后,不好好吃饭,不配合医生接受治疗,整天长吁短叹。郭太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劝慰父亲:“人老了,哪有不生病的,有病就看,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该吃吃,该耍耍,不要想太多了。”
在郭太菊的开导下,父亲终于愿意好好配合医生接受治疗。
在父亲生病的5年间,郭太菊一次次带父亲去医院接受治疗,回家后,照顾父亲母亲的日常生活,还要到地里耕种。不管多忙,她都坚持每天三顿饭准时给家人做好,直到父亲2017年去世。
在父亲生病期间,郭太菊的公公也患上了重病。有邻居对她说:老太爷还有其他儿女,你可以不用这么辛苦。
郭太菊说:“不管怎样,父母有生育、养育之恩,丈夫的兄弟姊妹都在外务工,我在家,能多照顾一些就照顾一些。谁都有老的时候,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
就这样,郭太菊尽心尽力照顾父亲和公公,送走了两位老人。
郭太菊的一双儿女在她的感染下,听话孝顺,都十分尊重孝敬爷爷奶奶,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的家风。
郭太菊孝敬父母、公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人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稳定和谐。”郭太菊始终认为,孝敬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