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红色文旅示范县建设 擦亮“朱德故里德乡仪陇”名片

中共仪陇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undefined

朱德故里景区/马永红摄

undefined

仪陇“三馆”/马永红摄

     ●尹小丽 

      7月31日,中共仪陇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召开。全会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紧扣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吹响了“创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建设红色文旅示范县”的冲锋号,激励全县上下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举措,在红色文旅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让红色资源焕发新活力,奏响文旅融合发展最强音。



PART.01

立足优势锚定文旅融合发展

新目标


今年,仪陇文旅发展焕发全新活力,一系列特色活动接连上演:春日里的油菜花节游人如织,客家运动会展现民俗风采,重庆二胡乐团奏响经典乐章,市残运会传递拼搏精神,首届啤酒音乐节更嗨翻全场……数据显示,上半年仪陇累计接待游客579.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13.7%、9.2%。

增长数据的背后,是仪陇紧抓发展机遇,早早擘画蓝图。年初召开的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仪陇结合上级部署、县情实际与未来需求,前瞻性提出建设红色文旅示范县的目标,并出台《仪陇县红色文旅示范县建设行动方案》,为文旅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

仪陇红色文化厚重、文化遗产富集、生态本底良好、景区景点众多,拥有国家5A级景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诸多金字招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多年累积的口碑声誉、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攒足了底气。仪陇以创建红色文旅示范县为抓手,锚定“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铸魂赋能、文旅夯基补短等“七大行动”,通过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着力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聚力提升文旅产业带动力、文旅市场竞争力、文旅品牌影响力。

7月23日,中共南充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指出,要做强“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品牌,支持仪陇县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加强将帅故里、革命烈士等纪念设施保护利用,打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核心区。

7月31日,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要奋力争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加快建设红色文旅示范县,坚定落实中省市关于文旅深度融合的系列决策部署。此时,会场外,市民仍在回味首届啤酒音乐节的热闹,纷纷感叹“仪陇越来越潮了”;会场内,参会人员认真聆听、热烈讨论,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吹响了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冲锋号。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仪陇以创建红色文旅示范县为抓手,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力争2026年底成功创建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2030年成功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仪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PART.02

塑强品牌

擦亮“朱德故里德乡仪陇”品牌

盛夏的朱德故里景区,满目浓绿。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里,人流涌动。据仪陇县文广旅局统计,今年1月至今,朱德故里景区已接待游客205万余人次,红色旅游的热度持续升温。

尽管仪陇的红色旅游已有一定知名度,但当地人心里清楚,品牌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得让‘朱德故里·德乡仪陇’的牌子更响,让更多人知道仪陇不止有红色记忆,还有看头、有玩头、有回味。”仪陇县文广旅局副局长李兵说。

如何打响品牌?方案指出要实施文旅品牌出圈行动,包括培育文化品牌矩阵,构建宣传推广体系,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培育文化品牌矩阵。一是持续擦亮朱德故里5A级旅游景区“招牌”,办好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二是着力打造“德乡旅游”知名品牌,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每年评选命名一批“德乡旅游”名村、名宿、名店、名品、名导名讲解,推动仪陇文旅品牌化发展。“通过树立典型,让游客一来就知道‘该去哪家玩、该住哪家店、该带什么走’”李兵说道。

作为朱德故里保护利用的直接责任主体,擦亮朱德故里5A级景区“招牌”,首要任务是全力做好朱德同志诞辰14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特别是高效推进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陈列改展。

仪陇县朱德故居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春兰介绍,改展将充分运用AR、VR等数字化手段,引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新空间。同时,将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可进入性与舒适度;持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组织《人民的光荣》宣讲团广泛宣讲,擦亮《朱德的故事我来讲》品牌,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

走出去、联起来,是拓展品牌影响力的关键。继续与重庆、广元、广安、巴中等地联手,推出3条以上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深化与川东北文旅联盟、天府旅游名县联合体等协作,联合推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针对研学旅行,将依托朱德故里景区、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等平台,开发更优质的课程和线路,加强与川渝高校、中小学的合作,力争每年接待研学游客30万人次以上,让“德乡研学”成为响当当的品牌。“让更多人知道仪陇,来到仪陇,爱上仪陇。”

7月28日,在“朱德故里·德乡仪陇”品牌建设座谈会上,与会的本地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致认为,宣传也要更新更“活”。除了继续深化与主流媒体对接,还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孵化本土网红代言人、评选“最美仪陇推荐官”,邀请旅游博主、达人来体验拍摄,用更鲜活的视角展现仪陇的传统文化、非遗技艺、美食美景。针对旅行社、研学机构,还将出台“引客入仪”的激励政策,让更多人愿意带游客来仪陇。


PART.03
丰富业态激发文旅新动能

盛夏的仪陇,因一场狂欢而沸腾。7月25日至29日,仪陇首届化橘红音乐啤酒节火热登场,日均超4万人次的市民游客涌入这场盛宴,让整座城市沉浸在全民共享的文旅新体验热潮中。

啤酒音乐节的狂欢背后,是老区仪陇“破圈”的主动尝试,更是文旅产业的全县升级。长期以来,对于仪陇,“革命老区”这一标签,既带来荣誉也形成束缚,一提起仪陇文旅,自动关联红色旅游朱德故里景区。仪陇县文广旅局局长刘姝表示,此次“破圈”成绩亮眼,为革命老区打造城市新IP,提供有益经验。

执行层面,仪陇实施文旅跨界融合行动来丰富旅游业态,通过“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全面提高“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产品供给水平,加快实现在业态创新与体验升级上的突破性跃升,真正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能消费”。力争到2026年,全县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3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5亿元;成功创建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区。

“今年春天,马鞍镇金山村油菜花节,仅3天主题活动期间,就吸引了近4万名游客来村里打卡,带动旅游消费超100万元。让大家尝到‘文旅+农业’深度融合的甜头。”李兵说,未来将继续深化“文旅+农业”融合。

仪陇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江表示:“农业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根基,我们将深入吃透全委会报告核心要义,聚焦‘红色文旅示范县’‘丘区农业样板县’建设持续发力,提档升级农业产业,打造可看的特色农业景观,做强农旅融合基底;创新乡村旅游业态,有机融合农耕文化,不断丰富农旅内涵;持续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打响农业品牌,拓展农旅产业价值,真正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文,以文彰农的良性循环,为三县建设贡献更多农业力量。”

下一步,仪陇将继续促进“文旅+工业”,让园区变景区、工厂变景点。促进“文旅+商贸”,实施“美食扬名”工程,推出一批特色菜品等。促进“文旅+研学”、“文旅+赛事”、“文旅+演艺”,每年申办国省级艺术、体育竞赛活动5场次以上,常态化开展各项文化旅游活动,让“一日观赛(观演)”延伸为“多日停留”,“一人参赛(观演)”带动“多人消费”,将“演艺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PART.04
优化服务营造文旅好口碑

7月26日,南充市第六届残运会暨第一届特奥会、川渝片区特奥运动交流活动在仪陇圆满落幕。作为东道主,仪陇将承办本届残运会暨特奥会视为光荣使命和发展契机,历时3个月精心筹备,在赛事组织、场馆升级、服务保障等方面倾注全力,30个部门通力协作,打造了一届安全、文明、节俭、温馨的体育赛事。赛事的高水准组织,不仅为残疾人运动员搭建起了追逐梦想的舞台,更向川渝地区充分展示了仪陇这座城市的温度,更成为仪陇服务能力的生动注脚。

李兵告诉笔者,一直以来,“主客共享”是仪陇文旅服务的核心理念。通过政府补贴保障公共空间的管理维护,特色景区和公共绿地对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实现活动设施共享,让所有人都能享受仪陇文旅发展的成果。早在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之前,仪陇就在德园景区进行了实践,景区内的体育馆、文化馆等场馆设施对市民和游客均免费开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主客共享”。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服务功能、服务环境提升改造。鼓励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旅游旺季科学调整开放时段,推动全民阅读、非遗展示、文艺表演等文化服务融入旅游公共服务场所,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李兵介绍说。

作为县属国有文旅企业,四川德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国防教育局低空飞行和军事体验等业态布局,积极培育年轻态文旅模式,紧跟年轻人消费需求。在“红线里”开发升级国风、电竞、潮玩、剧本杀等交互式体验场馆,策划推出以年轻群体为主要目标客群的主题文旅套餐,精心打造年轻群体聚焦区。

方案行动提出要继续完善基础配套,实施旅游景区微改造精提升工程,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依托“智慧仪陇”APP,打造全域旅游综合服务智慧平台。要加强市场监管,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全面提升旅游标准化、规范化、品质化服务能力。要倡导全民参与,践行“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是代言人、人人都是受益人”的理念,广泛开展“仪陇有礼十二条”的宣传教育,落实“暖心宠客”的各项措施,让游客宾至如归,留念往返。


PART.05
部门声音

仪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党组书记、局长刘姝:

奋力争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加快建设红色文旅示范县

我县将以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为目标,以“红色文旅示范县”建设为抓手,构建“两极带动、多点支撑”发展格局,打造全省红色文旅标杆。

仪陇红色底蕴深厚,是朱德总司令、张思德同志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等72处革命文物,朱德同志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张思德精神是仪陇的核心灵魂,红色基因闪耀。仪陇文旅品牌优势突出,先后创成国家5A级景区、“天府旅游名县”等金字招牌,城市书房、红线里婚恋艺术街区、德乡慢村等均获国、省字号荣誉,为示范建设奠定了高起点和知名度。仪陇文旅产业体系完善,以红色研学、红色演艺、精品街区、文旅节会、德乡文创等为代表的“文旅+”新业态蓬勃发展。仅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597.9万人次,同比增长13.7%,实现了综合收入57.2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全会精神,坚持以“七大行动”为纲,“十件大事”为要,扎实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发展目标,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文旅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6年,创成四川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

一是细化核心项目。确保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改陈布展、国防教育园深度体验等项目年内见效。提速新政老街修缮、马鞍文旅综合体及高铁站集散中心建设。

二是深化业态融合。做强红色研学,做精赛事演艺,做优农文旅融合,丰富沉浸式、年轻化产品供给。

三是强化品牌营销。精心办好朱德诞辰140周年活动,确保创成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区。深化与媒体、OTA平台合作。强化与川东北5A级景区、嘉陵江文旅联盟合作,共推精品线路。

四是优化服务环境。依托“智慧仪陇”APP打造全域服务平台,落实《红色旅游服务规范》及“仪陇有礼十二条”,提供“暖心宠客”服务,力保2026年游客1350万人次、收入135亿元目标。



四川德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俊峰:

提升文旅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仪陇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全力助推我县加快建成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德瑞文旅将始终锚定“红色文旅示范县”建设目标,以“3+2+N”产业功能配套体系为重要支撑,通过三大方向精准发力:

一是坚持以活动赛事引流为核心抓手。精心策划新红歌大赛、沉浸式婚恋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活动,将红色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小院小剧”“城市流动音乐厅”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让红色故事走进街头巷尾、深入百姓生活,有效激活县域消费市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以文聚人、以人兴旅”的良好格局。

二是以产业升级为坚实支撑。加快推进新政老街——红线里婚恋艺术街区提升、客·慢艺术小镇、军博园提质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步推动研学旅游、康养等关联产业品质升级。同时,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精心打造兼具红色底蕴与时代特色的文旅新场景,促进文旅与农业、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跨界融合,构建多元化发展生态。

三是以产品创新为关键突破。重点培育“德乡礼”等本土特色文旅品牌,围绕红色故事、民俗文化开发系列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拓展,持续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与供应覆盖面,让红色文旅产品成为传递县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PART.06
相关科普


undefined
undefined


END


编辑:朱薇 责编:王林垭 编审:蒲勇 监制:景瑞军

智慧仪陇APP 举报

论坛热帖